您现在的位置:好sf123 > 推荐攻略 >

投资家孙强的“生意经”:企业是饿不死的,只会撑死 - WeTalk

时间:2024-06-27 点击:143

核心提示:文|新浪财经刘丽丽作为中国最早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和私募投资业务的专业人士之一,孙强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后个人命运的翻天覆地和国家发展的高歌猛进,曾经和很多商业风云人物并...

文 | 新浪财经 刘丽丽

作为中国最早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和私募投资业务的专业人士之一,孙强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后个人命运的翻天覆地和国家发展的高歌猛进,曾经和很多商业风云人物并肩战斗,参与和推动了多个商业史上重大变革的经典案例。

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孙强的前半生是一部折射时代变迁的精彩大片。从负责检修飞行仪表的空军战士,到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生,从翻译出版外国名著到考入联合国译员训练班,从纽约联合国总部译员到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学生,他以个人的勤奋和关键时刻的神来之笔,完成了一个年轻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历程。

从华尔街的乐柏克公司,到高盛,再到美国华平投资集团,孙强在投资领域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尤其是中国业务的多个经典案例,合作伙伴包括国美、58同城、亚信、神州租车等知名企业,这些案例至今回看仍令人拍案。

对于真正的投资家来说,投资和投机最大的区别在于,真正的投资并不是拿到合格回报就大功告成。尤为难得的是,在投资过程中,孙强一直不失时机用各种方式帮助被投企业和所在行业健康发展。

几十年来,孙强的投资生涯,贯穿着一个主题:投资中国成长、投资中国未来。

如何穿越人生十字路口

“我在联合国秘书处,虽然时间自由、待遇优厚,但对千篇一律的翻译工作产生了厌倦,向往商界的挑战。对我来说,从联合国到企业转型,唯一的路径是读商学院。经过半年的自习,我考GMAT和TOFEL都拿到了高分,被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录取。到了这时,我才开始发愁如何更换我的公务护照、拿到学生签证、筹措十几万美元的学费。”孙强在他的新书《一个投资家的成败自述》中这样回忆当年那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刻。

像刚入社会的所有年轻人一样,经济上的窘迫很多时候都成为前进之路的一大阻碍。为了解决学费问题,孙强鼓足勇气拜访了结识不久的法裔金融家保罗·乐泊克(Paul Lepercq),对方被他打动,答应提供全额奖学金。

贵人相助是很多年轻人很渴望遇到的,但在人生岔路口如何面对机遇和选择,是一门学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惑。

“人生当中会碰到很多岔路,也是需要有机遇的,但是机遇的条件和基础是要自己努力、自己有本事,所以我给年轻人的建议是努力加机遇加运气,”孙强表示,如果自己不努力,没有基础,机遇来了抓不住,但光有努力光有机遇,运气不好也没办法,就是所谓的生不逢时。

“一路走过来,我自己体会,在几个关键的点上,由于自己做了很大的努力,然后也做了一些选择,比较困难的选择,正好碰到一个机遇,最后能够走上走出来,运气是有一定的帮助。”他建议,现在年轻人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内功,把本事学到了,走到哪都不怕。

很多网友都感慨,人生是选择大于努力,但在人生的岔路口,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作为过来人,孙强坦言,选择其实比较难,因为看不清未来会怎么样。“难的是左跟右都看不清楚,却要做取舍的时候最难。”

孙强表示,面对这样的问题,自己的习惯是把利和弊都写下来,帮助把思路理清楚,“然后看看这些利弊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自己将来到底想做什么,不光想今天明天或者下个月明年,要想到5年以后要做什么,倒过来看,如果5年以后有这么一个比较大的目标,怎么去实现这个目标?现在走这条路对5年以后有没有帮助,还是对5年以后是起了绊脚石的作用?这样去想的话就比较容易看得清楚。”

香港老钱家族的忠告

很多人感慨,曾经辉煌的房地产行业,如今如此惨淡。只有少数人,在黄金时代看到了危机和风险。

“房地产离不开资本,但资本又容易让房地产产生一种膨胀的感觉,所以我们一直希望能够把房地产引到一个比较健康的发展道路上去。”作为投资人,孙强一直有这样的初心,在那个全行业头脑发热的时代,这尤为珍贵。

孙强在2006年10月牵头成立了中华房地产投资开发商会,商会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一批国内房地产大佬请到香港,去拜访香港的房地产家族,向他们学习,怎么样把房地产变成百年老店。

“拜访的都是当时香港特别有名的房地产发展商,包括恒隆董事长陈启宗,就跟我们的地产商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不要借太多债,不要发展太快。兔子跟乌龟之间赛跑,还是乌龟稳定。他们的经验就是你建的房子、住宅,要卖一半留一半,能够产生现金流的这些地产长期持有,来养整个企业。”孙强这样回忆起当时香港之行记忆深刻的片段。“当时带内地房地产商去见的几乎都是香港的老钱家族,比如信和置业的黄志祥、新世界的郑家纯、嘉里集团的郭鹤年老先生,他们都亲自带着二代出来和国内同行交流。”

孙强表示,“国内的地产商基本上就是快速周转模式,拿了地盖房,赶快卖掉再去盖第二块,但这个是很难持续的,当时的问题就是这种模式怎么样能够长久。”

“当时1995年到2008年的那段时间,房地产真是火爆,很难有人能够沉下心来考虑怎么防范风险。所以现在的房地产困境也是多年盲目发展的结果。”孙强这样感慨。他回忆起当时也曾问过那些会员,“大家都说时代的潮流卷着你走,推着往前走,很难停下来,脚都沾不着地了。”

孙强认为,到现在房地产行业遇到了几重问题,“一是地产商一味追求发展,自己债台高筑,杠杆用得太厉害;第二是金融机构控制对地产行业的贷款;三是人们购买力下降,造成地产商收入下降。”

当年曾有机会投资恒大

负债2.4万亿元的中国恒大已经破产清算,恒大系的风云变幻令人叹为观止。而恒大财务造假案,又牵出普华永道等中介机构。这背后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多年前,孙强也曾经和恒大有过一些接触。他回忆称,中介曾经数次找过他们问要不要投资恒大,“最早恒大还刚刚起步的时候,美林给他做了一个可转债,就找过我们,后来又有几次融资,我们都对运营模式有诸多担心,就没有投。”

“恒大房车宝,恒大汽车都来找我们,周围好多朋友都投资了,”孙强回忆。他当时曾经跟恒大的高管聊过,但总觉得他们说的集团担保不太靠谱。“我说集团拿什么担保,让我看看财务报表和资产负债表,他们不给看,这就有问题了。”

但孙强的很多朋友当时投了恒大。为什么这些专业人士会看走眼呢?孙强表示,“那些投资方说许家印这个人能力特别强,而且恒大当时的名声也很好,跟着他投的人一路上去,很多人都赚了钱。”

“一个企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很多人会忽略它的一些隐患,最后倒下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窟窿,可是当时怎么没看到?”他总结了自己多年来投资的经验,“看到这么多年企业沉浮,企业饿是饿不死的,会撑死,老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吃得太多就死了。”“比如,最典型就是恒大,已经做到中国老大了,许家印已经做到中国首富了,他又去搞农业、恒大体育、恒大冰水,还有恒大汽车,都是借债扩张,跟他的主业没有关系,只能增加风险。”

孙强反复强调,很多企业觉得上了市,融到了钱,就大功告成,这是认识误区,“即便上了市,市场不好,企业经营不好,照样无法继续融资。”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在孙强的新书《一个投资家的成败自述》中,多位知名企业家在面对机遇和风险时的表现,都令人唏嘘。

投资家给普通人的建议:别买个股

“1992年,我在乐泊克工作期间回国探亲,受到内地改革开放的感召,搬到香港,加入高盛,从事投资银行业务,三年后转做私募投资,在华平一干就是二十年。”孙强回忆起自己在中国的投资生涯。

比较现在的投资理念和当年有什么变化,他表示,“过去三十几年,中国投资的比较成功的企业基本是类似的模式,就是搭顺风车,不管是拼多多也好,滴滴也好,字节跳动也好,它腾飞期间你搭个顺风车就行了,基本上不用管它,腾讯、阿里都是这样。”

“但到今天就不一样了,”孙强强调,现在投资更要看眼光,看企业家的本事,企业家的韧劲儿和抗周期能力怎么样,投资者对企业家的要求也比以前更高了。

对于个人投资者如何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孙强表示,“投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风险分散,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普通人投资跟专业投资不一样,普通人不可能像专业投资人研究得这么细,所以普通人就应该考虑总体的资产配置。”

“个人投资者钱不管多少,有1万块也好、100万块也好,都是一样的做法:10%放到现金,应急用的;30%—40%放到固定收益产品,去买债券或者理财产品,能定期看到钱进来;20%左右放到股权类投资,不建议买个股,因为单个企业风险太大,有行业风险、业务风险、竞争风险、财务风险和老板个人风险等等,而买市场指数基金就不用太担心这些具体问题,”孙强如是分享自己对个人投资的经验。

除了以上部分,孙强建议,如果还有剩余资金,可以买一些黄金、大宗商品这样逆周期的资产,万一它们涨上去了,你也不会错过。不建议普通个人投资者去买个股、个债的原因是“要把风险分散,东方不亮西方亮,不同类别的资产上涨的时候你都能沾上一点。”

孙强强调,投资最忌讳两样心态:一个是贪婪,一个是恐惧。“贪婪的时候,股票涨就拼命进去追,跌的时候就赶快减仓,止损就跑了,其实这两条都是亏损的原因。”

“永远在贪婪跟恐惧当中徘徊的话,肯定赚不了钱,结果是一路亏损,”孙强认为,个人投资,年化5%的回报就不错,只要比通胀高一些就已经很好了,在这个基础上,再用别的办法去提高回报。

  • 好sf123(www.kjdszw.sh.cn) © 202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2023000726号-2